*联系人: | *联系电话: |
禅宗少林音乐大典项目介绍
大家好,欢迎光临禅宗少林音乐大典,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是以禅武为主题大型山水实景演出,由郑州市天人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。项目总投资3.5亿元人民币,演出项目投资1.15亿元人民币,先后被评为“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”、“中国创意城市-城市文化名片”、“2008中国创意产业先进单位”、并在全国“最美的五大实景演出”评选活动中,获得网络投票第一名的成绩,成为中国实景演出的扛鼎之作和河南文化旅游的“新名片”。
项目选址在距登封西十公里,少林寺七公里外的大仙沟景区(亦称待仙沟),大家知道为什么把项目设在这个地方吗?他位于嵩山少室山东侧的玉华峰下,山谷呈东西走向。东面是谷口,平缓开敞。其余几面奇峰兀立,背依连天峰,南有迎霞峰,北有玉华峰,皆峭壁万丈,中间豁然形成一峡谷,这峡谷就是待仙沟。待仙沟旧名叫待仙峡。待仙者顾名思义是仙人呆过的地方。因当地人习惯于将峡谷称为“沟”,故多以“待仙沟”称之。后来这个峡谷里出了一位很有名的修道人,善士们尊之为“大仙”,就又有了“大仙沟”的称谓。大家在这里可以看到近、中、远层次分明的三座山,他们连起来呢刚好像个“山”字,峡谷内有溪水、树林、石桥等,构成实景表演的要素,最重要的它是禅宗的发源地。它几乎是复原了一幅中国古代的山水画---北宋李成的《晴峦萧寺图》),07年5月份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曾带领少林僧众在此举行开光仪式。
演出之所以成功,主要归功于五位主创,所以接下来有必要向大家介绍一下,他们在世界上都有很高的知名度。首先,项目的总制作人、导演——梅帅元是国家一级编剧,曾成功的策划并制造了我国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《印象·刘三姐》,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。
谭盾,音乐原创,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华人作曲家,曾因《卧虎藏龙》获第73届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和第44届格莱美奖。
黄豆豆,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舞蹈艺术家之一。
释永信,少林寺文化顾问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、少林寺方丈。
易中天,禅学顾问,著名文化学者,厦门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
然后,给大家介绍一下观众席,观众席共分五个区,A、B、C区,贵宾和总统区,共有2746个座位,票价由低到高为168、198、248、428、980。我们把观众席称为“禅座”,观众席内放置蒲团(蒲团:打坐静心,升华人格,提高精神境界,自我省思。让人懂得谦虚、礼敬、低头继而以更开阔的心胸来面对世事如幻的人生。) 我们环抱溪流,坐于蒲团,迎风看水,听禅赏武,这个晚上你可以放下,可以休息,可以感悟,一切都从容圆满,如同我们期盼的人生境界。
演区面积近3公里。山最高点为1512米,每座山脊都装有无线远控探照灯,南山11盏,北山17盏,中间最高峰13盏,当轮回的鼓声打响时,山上41盏探照灯交替闪耀,56座佛光不断升降同时闪烁,加上演区五彩缤纷灯光,构成一幅绚丽多姿完美图画。演区由近至远依次为山门、达摩、木塔、梅花桩、塔林演区。佛光、塔林、梅花桩、月亮都为升降设备(佛光共56个,南山32个,北山24个,6、8、10米高度不等,代表了56个民族和平共处。梅花桩高6米可升起5.3米。月亮架高34米,直径20米,全程升降需85秒。),演出现场全部使用美国进口EAW防水音箱,整个演出场地共使用主扩声音箱20只,演员返听音箱20只,环绕音箱10只。全部音箱总功率约45000瓦。
山门演区(山门:因为过去的寺院为了避开市井尘俗而建于山林之间,因此称山号、设山门。后世造于平地、市井中之寺院,亦泛称山门。一般有三个门,所以又称"三门"。象征“三解脱门”,即“空门”、“无相门”、“无作门”。现在的寺院或仅有一门,也可称之为三门。)我们现在看到的山门是仿照少林寺山门而制作的,当禅颂音乐响起百名僧人祈福时,禅宗在这里有了音乐的解释。
达摩演区(达摩,是中国禅宗的初祖,佛教禅宗的第二十八祖,他生于南印度,婆罗门族,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。达摩在中国始传禅宗,“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,不立文字,教外别传”,经二祖慧可,三祖僧儏、四祖道信、五祖弘忍、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扬,终于一花五叶,盛开秘苑,成为中国佛教最大宗门,后人便尊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,在北魏孝昌三年,达摩来到少林寺面壁九年,传衣钵于慧可。后出禹门游化终身,在东魏天平三年(公元536年)卒于洛滨,葬熊耳山,造塔定林寺。
历史上还流传下来不少关于达摩的故事,其中家喻户晓、为人乐道的有:一苇渡江、面壁九年,断臂立雪,只履西归等,这些美丽动人的故事,都表达了后人对达摩的敬仰和怀念之情。
梅花桩演区(梅花桩又名梅花拳,简称梅拳,是位于桩上练习的一种拳术,也常用来作为基础功练习。梅花桩起源于明末,最初以家传形式流传于民间。梅花桩所用木桩,直径3~5寸,十关截埋地下,上半截高出地面3尺3寸,桩与桩之间的距离前后为3尺,左右为1尺5寸。随着功夫不断增进,桩要不断加高,有的加高到5尺; 梅花桩分大架小架两种。桩势(式)有5式:1大式(丹凤朝阳);2顺式(大鹏展翅);3拗式(二郎担山);4小式(猕猴攀枝);5败式(霸王卸甲)。演练时,1式变2式,2式变3式,3式变4式,4式变5式,循环无端,变化无常。)
塔林演区主要设备为塔林升降系统,它复制了少林寺塔林几种主要塔的外形,在第四乐章《光乐》的塔林四季中缓缓升起、降落,加上美轮美奂的灯光变色,把演出推向了高潮。正是因为于此,有必要为大家介绍一下塔林,塔林位于少林寺西400米处的山脚下,是少林寺历代高僧的坟墓,塔内一般安葬死者的灵骨或生前衣钵。因塔数目很多,散布如林,故名塔林。塔林是我国现存数量最多、规模最大的古塔群,共有历代的砖石墓塔240余座,面积达14000多平方米。
塔的层次一般为一至七级,最高可达15米,造型有正方形、长方形、六角形、圆形、柱形、锥体、瓶体、喇叭体等。按佛制,只有名僧、高僧圆寂后,才设宫建塔,刻石纪志,以昭功德。所以塔的形制层级、高低大小、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不同,都体现着逝者生前在佛教中的地位、成就和威望高低。
这些塔形制多样,铭文内容丰富,是研究佛教史以及我国古代砖石建筑、书法、雕刻的宝贵资料。塔林中的名塔很多,著名的有法玩塔、铸公禅师塔、裕公塔、坦然和尚塔、照公塔、小山和尚塔等。 木塔演区主要建筑是木塔,因选取木材所建故称为木塔,它高为36米。
最后,给大家介绍演出内容,共分五个乐章。演出时间75分钟。
《水乐.禅境》溪山坐禅 水滴石穿 描绘了中国古典山水画《溪山行旅》的优美禅意,由水而起,我们与僧人一道坐禅:菩提达摩的身影在禅境里出现,村姑浣女从唐诗中走来,菩提树的吟咏,空山雨后的喧闹,僧与俗的对话,一切都在溪流中化成清凉禅意流进我们心底……这是“诗佛”王维笔下明净和谐的生活场景,是天国里的禅境!
身似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,时时勤拂拭,莫使染尘埃—神秀
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染尘埃—慧能
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
竹喧归浣女,莲动下渔舟。随意春芳歇,王孙自可留 王维《山居秋暝》
《木乐.禅定》少林木鱼功 风幡心动 千年古刹,木鱼声声,多声部的木鱼演奏讲述着少林武僧成长的历程:顽皮的少年,沉稳的壮年,平和的晚年……传说中的牧羊女赶着羊群走来,歌声打破木鱼的禅定,风幡心动,给这片佛国净土带来人间的美丽,禅于是有了世俗的解释…
风风幡动,荡荡心空,天地真气,起于虚空
大象无形,来去无踪,心存物外,意在风中 《风幡心动》
《风乐.禅武》意在风中 拳在风中 花流水 由“达摩面壁”开始,讲述千年古风的传承,以风铃,风拳,风旗,风棍为乐器,掀起了山岳林涛,《花流水》—中岳嵩山最古老的琴曲,是比《高山流水》更古老的琴曲,是谭盾大师给河南人民的一份大礼。刹那间我们感悟到天地之大美,这是武术的展示,也是山河的画卷。
《光乐.禅悟》塔林四季 轮回的鼓声 宋代无门禅师的一首诗偈,传达着禅者的人生观,这是禅宗对自然变化的随喜态度。本章是演出的华彩乐章,雪景寒林,佛光塔影,山月、古寺、塔林一幅幅画面在眼前掠过,远逝高僧在幻影中出现,向我们讲述禅宗故事。春夏秋冬,季节在音乐里轮回,梅花桩上的武僧似乎突破了生命的限制,向上伸展,化成天地精灵,飞翔于永恒……而吉祥的佛灯表达了禅宗对生命万物的礼赞。
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
若无闲事挂心头,便是人间好时节 《春有百花》
《石乐.禅颂》嵩山石头歌 圆满的禅颂 是演出的唱颂篇,嵩山石乐,采集嵩山36亿年的石头制成的乐器奏出了天地的祥和之音,也奏出了“嵩山修禅,顽石开言”的大境界,让我们聆听天籁,唤醒平常心。将《音乐大典》演出推向高潮。白马驮经,智者归来,古老的嵩山开启了一片新的天地,千名乐僧的唱诵在山林中响起,灯光幻化成一尊大佛,端坐谷中,高与天齐。演出尾声时佛光普照,天地祥和。这是禅对自然的吟咏,对生命的眷爱,对天地万物的礼赞!